2025-04-23
浏览次数:10第一百一十一期“工学智汇”教育学研究生学术汇报
(院研究生会楼芸汐 文/图)4月23日下午,我院第一百一十一期“工学智汇” 教育学研究生学术汇报活动在16幢502教室顺利举行。bifa必发唯一官网主页陈选能老师、唐林伟老师、周杰老师莅临指导,主讲人分别为2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刘珍、任金阳和孔海玉。2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和2023级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魏丽沙主持。
刘珍同学作为本次活动的首位汇报人,聚焦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剖析了其现实依据、关键问题与未来路向。她指出,随着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目标定位错位、课程体系背离、制度供给割裂以及管理机制疏离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刘珍同学提出了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向,包括坚持类型化发展定位、构建层次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创新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制度标准以及规范质量管理等。她的汇报为职业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任金阳同学则从哲学审思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基于文本诠释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文本资源的诠释过程,并指出“双师型”教师需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任金阳同学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耦合统一体,能够在技术现场与教学现场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诠释。他的汇报不仅丰富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论研究,也为实践中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孔海玉同学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与欣旺达企业合作创办的“欣旺达—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为例,深入探讨了现代产业学院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她指出,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经济、新产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因此现代产业学院需紧密对接新兴产业,革新人才培养范式。孔海玉同学详细介绍了该学院在“课训赛岗”四维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上的实践探索,包括构建“双元动态”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成长型实训基地、创建三级递进式竞赛链以及构建“2.5+0.5+1”培养模式等。通过这些创新举措,该学院成功培养了一批既懂技术又具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陈选能老师、唐林伟老师、周杰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们的优缺点进行逐一点评:刘珍同学对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但在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深入探讨关键问题背后的原因机制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任金阳同学从哲学审思的角度切入“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研究,理论基础扎实,但可以增加实际教学案例,将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探讨“双师型”教师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和应用。孔海玉同学以实际案例为支撑,详细介绍了现代产业学院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的“课训赛岗”四维“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但可进一步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并详细展示学生在企业实习、竞赛获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本次活动为教育学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宝贵平台。三位汇报人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示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深厚功底和创新思维,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他们将继续秉承探索精神,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